2008年夏天,岳曉燕同父親登上開往鄂爾多斯的班車,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求與未來的向往,奔赴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開啟了她的大學時光。
途中,父親告訴她,鄂爾多斯市是一座因“羊煤土氣”而聞名的現代化新城,而她的學校正坐落于康巴什。父親說,昔日這里黃沙肆虐,如今,治沙成效顯著,荒漠已成綠洲,風清景明。
岳曉燕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幅幅沙漠蛻變的畫卷,也對即將到來的校園生活充滿想象。抵達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尚在施工中的入口和高聳如“博士帽”般的圖書館。校園雖無繁茂大樹,卻處處可見忙碌的施工隊伍,一切都洋溢著嶄新的生機與蓬勃的希望。
2011年的校園
開學典禮上,所有新生齊聚圖書館前廣場,聆聽陳國慶校長親切而堅定的致辭。他慈祥的容顏、流暢的表達與鼓舞人心的話語,如一粒定心丸,堅定了她們與這所年輕學府共同成長、并肩前行的決心。
初識母校,夢想起航的地方
作為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首屆學子,岳曉燕見證了母校從初建到茁壯的每一步成長,也在這片熱土上完成了自我蛻變。
課堂上,老師們以熱忱與堅守,為學子們筑起知識的殿堂。許多教師每周往返于呼和浩特與鄂爾多斯,不辭辛勞奔赴康巴什授課,風雨無阻、從未倦怠。博學幽默的王月珽教授、將數學融入生活的郝建軍老師、慈愛如“杜姥姥”般的杜桂珍老師,還有被學生親切稱為“娜姐”“阿杜”“冬哥”“祥哥”“智智”的年輕師長……他們以智慧與溫暖,讓學生在求知路上快樂前行,也初悟人生真諦。
班級合影
那時的康巴什尚是一座新城,生活簡樸,卻沉淀著最真實的溫暖。老師們課后與學生促膝長談、一同運動,支持學生創辦社團,更在每周返回呼和浩特前細心詢問:“需要帶什么書?買什么東西?”——甚至專程從文化商城為學生帶回書籍。這些點滴細節,深深詮釋了“教師”兩個字的重量,那是以心靈影響心靈、用生命點亮生命的崇高擔當。
校園共建,青春綻放的地方
作為學校首批501名學生中的一員,岳曉燕親歷了一片土地從無到有、向陽而生的蛻變歷程。那時的校園尚在建設,但她們用雙手參與了學校最初的塑造——平整土路、清理草坪、在水泥球場畫線比賽、創辦各類社團……每一次勞動和創造,都讓校園生活變得更加豐盈,也讓青春的活力灑滿每個角落。
籃球比賽
一年一度的《感恩晚會》和元旦跨年,成為校園中最溫暖的記憶。全校上下齊心籌備,師生共演、互贈祝福,校領導深入班級與同學們一起歡慶。這些活動不僅傳遞著感動,更凝聚成一份深厚的情感紐帶。
歡度元旦
盡管設施仍在完善,但母校以最大的自由和信任,鼓勵學生探索、創造和思考。正是在這片包容的土壤中,寬廣的胸懷、團結的精神、感恩的態度和創新的意識悄然生根,日漸茁壯。
運動會獲獎合影
如今,母校已煥然一新。高樓林立、師資雄厚,辦學實力顯著提升,并于2024年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昔日岳曉燕和同學親手鋪就的道路,已成為九千余名學子奔赴理想的起點。
同窗歲月,情誼永駐的地方
2008至2012年間,校園生活雖簡樸卻充滿溫度。網絡尚未普及,宿舍里難得有一臺筆記本電腦,手機里也沒有如今豐富的娛樂,但正是這份純粹,讓學子們更專注于彼此的陪伴與成長。課余時光,大家或埋頭苦讀,或琢磨著如何提升自我,在相互激勵中共同進步。學生自發探索成立學生會、策劃活動、組織郊游……四年時光里,一次次攜手同行,讓同窗情誼愈發深厚。
入學軍訓宿舍合影
諸多情誼中,最令岳曉燕難忘的除了各專業間互幫互助,便是濃濃的“宿舍情”。“31579”——十二個人,十二顆心,十二個不同姓氏的姐妹,卻心心相印、彼此扶持,共同經歷成長的點點滴滴。她們用創意表達關愛,用拖鞋拼出“生日快樂”的祝福,用紙燕承載真摯心意,用自制的“蛋糕”傳遞甜蜜......她們彼此成為了青春歲月中最難忘的回憶。
“十二姐妹”合影
留校育人,從這里薪火相傳
2012年,岳曉燕作為首屆畢業生,迎來了人生的關鍵抉擇。當母校為首屆學子爭取到留校機會時,正在奔波于各類招聘會的她,通過層層選拔,最終以筆試面試第一名的成績留在母校,開啟了從學子到教師的身份轉變。
留校工作后,她始終懷著感恩之心與責任意識,全身心投入新的崗位。作為一名輔導員,她以愛心、耐心和責任心,肩負起助力學生成長的重要使命。
從迎新到畢業,從課堂到宿舍,從學業指導到人生引領,她陪伴著一批批學生走過青春歲月,見證著他們從懵懂到成熟的蛻變。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每一個成就,都成為她最大的欣慰。
即便工作繁重,她始終秉持“愛校如家”的信念,因為她深知自己不僅代表著個人,更承載著母校的聲譽和萬千學子的期望。這份工作讓她深切體會到教育的深遠意義,也更加珍惜與母校之間那份特殊而永恒的情緣。
十七年,我和母校的“雙向奔赴”
十七載春秋流轉,岳曉燕與母校相伴的歲月,已成為生命中最珍貴的篇章。在這里,她不僅收獲了知識與勇氣,更實現了從青澀學子到教育工作者的蛻變;在這里,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積蓄了前行的力量。
母校的培育與支持,讓她在教育道路上始終步履堅定。如今,岳曉燕擔任學校團委副書記職責,看著學校日益發展,她始終踐行著“知行合一,篤學致用”的校訓精神,用實際行動回饋母校的培養。
岳曉燕與母校這份“雙向奔赴”的情誼,見證了個人的成長與學校的發展,也詮釋了教育最動人的模樣——你予我知識與理想,我還你赤誠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