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育人隊伍中,有這樣一位辛勤的園丁,她將滿腔熱情奉獻給了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她就是學校藝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輔導員——包玉鷹。從原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到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包玉鷹先后在團委、學工處、輔導員等崗位堅守奮斗。18年來,她從“青春領航員”到“人生筑夢師”的華麗蛻變,書寫了一段堅守育人初心、不斷超越自我的奮斗歷程。

中職奠基:錘煉“實干家”的本色
12年前,包玉鷹在鄂爾多市衛生學校擔任團委書記。面對正值青春叛逆期、渴望認可又充滿困惑的中職學生,她深知,有效的思想引領必須植根于生動有趣的實踐。她不再是簡單的管理者,而是成為了校園里“最活躍的人”。
她是校園活動的“總導演”:精心組織護士節、文明風采展示、學雷鋒志愿服務月等活動,讓同學們在展示專業技能的同時,樹立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信念。
她是學生心靈的“守護者”:無論是學生間的矛盾,還是學生對未來的迷茫,她總能找到突破口,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包sir”。
她是理想信念的“播種機”:中職教育的經歷,極大地提升了包玉鷹得組織協調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和做群眾工作的能力,為日后的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跨越挑戰:從“嚴謹”到“浪漫”的思維轉變
2018年,包玉鷹被任命為藝術學院學工辦主任、團總支書記,包玉鷹主動迎接挑戰,從容地從“活動引領者”向“成長守護者”轉變。
轉型之初,困難顯而易見。工作對象的差異,從未來嚴謹、理性的醫務工作者,到感性、發散思維的藝術專業學生,群體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點截然不同;專業知識壁壘,醫學護理與音樂舞蹈分屬完全不同領域,缺乏共同的專業話語體系成為深入交流的初始障礙;管理方式從中職的“管理+帶領”為主,轉向高校的“引導+服務”為主,根據藝術生的個性特點如何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是一大考驗。面對挑戰,包玉鷹沒有退縮,她將困難視為學習成長的機遇,將中職育人經驗融入到了高校思政工作。
注入“生命教育”的厚重。包玉鷹將衛生學校獨特的“生命至上、健康所系”的人文理念帶入藝術學院,在主題班會、團日活動中融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導藝術生在追求技藝的同時,關注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使他們的藝術表達更具人文深度和責任感。她組織學生深入社區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探索藝術在心理疏導中的應用,讓學生看到藝術服務社會的更大價值。
轉化“嚴謹細致”的作風。她將醫學教育中強調的“嚴謹、規范、細致”的作風,巧妙應用于學生日常管理和賽事活動組織中。無論是排練日程、演出流程還是學業規劃,她幫助學生建立計劃,培養了藝術生們難得的嚴謹習慣,做到了“藝術中的嚴謹”與“管理中的溫度”相結合。
升級“關懷呵護”的溫度。在衛校呵護“準護士”的愛心,同樣用于守護追求藝術夢想的“精靈”。包玉鷹深知藝術生情感豐富、個性鮮明,更需細致的關懷和堅定的支持。她通過深入課堂、深入宿舍、深入網絡,與學生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深度談心談話。包玉鷹善于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網言網語和生動案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引導學生。

擦亮“心理守護”的微光。校園里,她用耐心捕捉學生情緒的細微波動,用愛心疏導每一份心理困擾。手機24小時開機,從深夜的焦慮傾訴到突發的情緒難題,她總能即時回應,成了學生最信賴的“求助熱線”,讓每一份隱秘的困擾,都能被溫柔接住、有效化解。

責任擔當:從實踐者到引領者的角色升華
憑借在輔導員崗位上的出色表現,包玉鷹被任命為藝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在新的崗位上,她展現出更宏觀的視野和更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她參與構建“黨建+藝術”工作新格局,與團隊共同打造“鄂域尋聲 謳歌時代”校園文化品牌、“藝心向黨”黨建品牌,深入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立健全協同育人機制;著力加強班主任和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通過培訓交流和課題研究提升整體育人水平;積極拓展“藝術進社區”等社會服務領域,顯著提升了學院的社會影響力和學生的實踐能力。

初心不忘:在平凡崗位書寫育人情懷
從帶領中職生找到自信,到引領大學生成就夢想,變的是崗位平臺,不變的是“以生為本”的赤誠初心和“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包玉鷹用自身奮斗的經歷,為學生樹立了最好的榜樣;她用愛和智慧,點亮了無數青年前行的路。包玉鷹在變革中實現了蛻變,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在高校輔導員這片廣闊的天地中,繼續用心用情書寫著立德樹人的精彩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