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掐絲琺瑯非遺體驗活動在學校一站式學生社區舉行。土木工程學院學生攜手智匯bim社團,特邀內蒙古工藝美術大師團隊非遺傳承人郭麗親臨指導,共同完成了一幅以校園地標圖書館為背景的掐絲琺瑯藝術佳作。
本次活動以"指間傳承,礦物生輝"為主題,運用地質學知識解析琺瑯釉料的呈色機理,以鈷礦、鐵礦、錳礦等鄂爾多斯特色礦產資源為顏料,繪制了以學校標志性建筑圖書館為主體的作品。作品以學校圖書館建筑為核心,館體采用礦物釉料燒制出暖金色調,整幅作品既展現了圖書館作為知識殿堂的莊嚴氣質,又通過礦物釉彩的獨特質感,體現了"書中自有金石韻"的深刻寓意。
活動現場,郭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掐絲琺瑯的千年歷史傳承,演示了掐絲、點藍、燒制等關鍵工藝。礦物資源工程專業學生則從專業角度分享了琺瑯釉料的礦物學構成,解析了不同金屬氧化物在高溫下的呈色原理。這種藝術與科學的跨界對話,讓非遺技藝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圖書館的建筑在釉料的點綴下,熠熠生輝,彰顯著學校十年辦學的輝煌成就。
本次活動是專業建設與傳統文化傳承的創新實踐,通過將礦物專業知識與非遺技藝相結合,深化了學生對專業應用價值的認識,提升了文化自信與創新意識,展現了鄂應院學子“知行合一、篤學致用”的精神風貌。這幅凝聚著專業智慧與藝術靈感的掐絲琺瑯作品,將在校史館陳列,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融合傳統與創新的永恒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