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圍繞建設特色鮮明的區域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目標,學校黨委書記李向東接受新華網專訪,全面闡述學校堅持“植根地方、服務地方”理念,以“應用為主、立地頂天”為辦學特色,著力踐行“OBE黨建引航、在地教育全程牽引、項目化實踐增效”三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新華網專訪特輯,全面了解學校的育人理念與成果。第一期將圍繞學校“應用為主,立地頂天”的辦學特色,來聽李向東書記對人才培養的“在地”屬性如何解讀。
新華網:李書記,據了解,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是第一批以“應用技術”命名的本科院校,那么學校的辦學特色是什么?
李向東:作為全國第一批以“應用技術”命名的本科院校,學校組建和命名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由鄂爾多斯市和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共建,旨在全面增強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因此,自成立之初,我校便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堅持成果導向,凸顯人才培養的“在地”屬性,圍繞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應用水平和創新意識開展工作,全面融入“植根地方、服務地方”的理念,逐步形成了“應用為主,立地頂天”的辦學特色。
應用為主,就是堅持以適應區域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人才需求和科技發展為導向,以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應用性研究為主導,不斷強化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應用型定位。
立地就是堅持產教融合,服務地方,不斷強化面向區域的服務導向。我們主動聚焦五大新興產業,對標自治區12條重點產業鏈和鄂爾多斯市18條產業鏈,不斷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在29個普通本科專業(方向)基礎上,增設應用化工技術等4個職業本科專業和13個學科交叉四新微專業,推行“主微專業融合”雙輪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主修專業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學科基礎,而微專業則增強學生的跨界就業競爭力。我們緊密圍繞區域發展需求,成功實施礦山修復、化學工程、醫療衛生等領域服務項目,成果顯著,并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通過自治區、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智庫等平臺載體,發揮學校高層次人才高地優勢,積極建言獻策,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頂天,就是辦好大飛機學院,突出服務國家大飛機事業的戰略需求。大飛機學院是由中國商飛與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于2019年合作共建的,是中國商飛在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與高校合作培養學生的“大飛機學院”,致力于航空產業人才培養,積極服務國產大飛機事業發展。我今天帶來了一架中國商飛贈送給學校的C919國產大飛機模型,這是我們與中國商飛深度合作的見證。通過校園招聘、訂單班等形式,學校每年向中國商飛輸送30多名專業技能型人才,參與C919的生產、檢測、試飛等工作。我們不斷深化與中國商飛合作辦學機制,現有飛行器運維工程、機械工程(機務方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系統與機載設備方向)、交通運輸(低空飛行服務保障方向)等四個本科專業。與此同時,我們正積極申報內蒙古首家民航CCAR-147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中心,全力培養國產大飛機運維人才,致力于打造自治區航空產業人才搖籃,為國家航空產業發展戰略貢獻力量。為此,學校購買了一架波音737-500教學飛機,為學生提供提供優越的實操實訓條件,讓師生精準對接崗位要求和技能標準。
建校十年來,我們始終牢記辦學使命,擦亮應用底色,強化“雙師型”師資建設,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學研合作體制機制,建強現代產業學院,各項事業均取得顯著進步。去年我們成功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在過去十年中,得益于持續的教學改革和質量提升,我們學校在校友會排名前進了200多位,進入了全國本科高校的前40%。根據軟科2024高校排名,學校在全國排名同比提升29位,成功趕超對標高校,提前實現了“十四五”規劃中的“晉位升級”目標,辦學實力持續提升,發展潛力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