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我校在東階102教室舉辦第一期宣傳通訊員培訓班。校領導楊特布信出席講座,黨委宣傳部全體工作人員與我校師生宣傳通訊員近二百人參加講座。新華社內蒙古分社編委、高級記者、呼格案再審的推動者湯計,鄂爾多斯晚報記者部主任、首席記者何明亮為通訊員進行培訓。

湯教授以“自媒體如何在信息爆炸時代穩步發展”為主題進行講授。作為一名擁有30多年豐富經驗的新聞工作者,湯計的講解讓在場的師生們看到了一個新聞“老炮兒”將自媒體玩的得心應手風生水起,還看到了一個新聞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工作態度。在講授的過程中,湯計這樣說,“作為一個記者,不僅要做到穩,還要做到準。要善于分析一個新聞線索的真假,第一時間了解內容。”而對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差異,湯教授認為新媒體的優勢在于能夠敏銳地捕捉并產出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不像傳統媒體需要層層審核而使時效性打折。新媒體內容短平快、形式豐富,更適合移動互聯時代碎片化閱讀的需求。因此,自媒體的發展是時代的主流,也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他向同學們推薦了自己的自媒體賬號“湯計典頻”,結合自己從一個傳統媒體人向自媒體人轉變的經歷為大家講解如何運營好自媒體。

身為一名新聞人,湯教授告訴在座的師生們,真實不僅是新聞的生命,也是媒體的生命。他強調,要做到準確把握熱點新聞事件,確保傳遞的每一條信息的真實性,考驗著自媒體工作者的“三觀”。無論是從最早有關牛玉儒的報道,還是之后震驚全國的呼格吉勒圖案,他做的無非是將真實擺在群眾眼前。他還結合今年2月份的“塑料紫菜”事件為大家進行講解。他說,新聞工作者必須有正確的新聞觀,正確的新聞觀是確保新聞真實性的思想基礎。
對熱點新聞的把握,不亂搶、不跟風,是湯教授著重強調的一點。他說,近年來我國自媒體行業蓬勃發展,自媒體平臺在推送信息時,沒有嚴苛的層層審核,各種信息在編寫完畢后能夠第一時間發布,這一點是自媒體快速靈活的的優勢,但也恰恰是問題所在。不少運營者一味的追求話題與新聞,導致謠言瘋傳誤導廣大人民群眾,最終不僅影響廣大受眾的正常生活,傳播謠言的自媒體本身也會面臨處罰。沒有公信力的自媒體,就很難說有多么強大的生命力。
湯教授希望同學們寫作的新聞報道一定要站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上。對于時政新聞領域的自媒體而言,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才能引發共鳴,才能獲得點擊量,才能收獲有質量的閱讀。我們真正需要的不僅僅是閱讀量的多少,更需要將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傳遞給受眾,及時向正確的方向引導輿論,為受眾解讀事件中更深層次的內容,傳遞正能量。自媒體要發展壯大,靠的是優質內容而不是投機取巧。身為自媒體工作者,應該扛起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對新聞負責,對受眾負責,努力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何明亮主任為同學們從寫作新聞標題的擬定、人物專訪的書寫、新聞照片取景技巧三個方面進行新聞實戰的講解,同學們受益匪淺。
